丰富的声音更美丽
——2015年广安文艺评论扫描
侯立新
2015年,广安文艺评论的声音渐渐丰富起来,不再那么单调和苍白。力量正在汇聚,作用开始发挥,氛围更加和谐。
发声的渠道更丰富。广安文艺评论家协会依托“广安在线”开设了“广安文艺评论网”,成为广安文艺评论家的一个重要平台,展示文艺评论作品和广安文艺家风采,成为广安文艺工作者一个新的精神港湾。市文联在《广安文艺》开设“文艺评论”专栏,每期对一个或多个专题展开评论,《广安文艺》编辑部因势利导,给文艺评论工作者出题目,激发文艺评论工作者的创作灵感和激情,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广安日报社《川东周末》拿出足够的版面,刊登各类文艺评论作品。《广安文艺》和《川东周末》都注重文艺种类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还与市作协等文艺团体合作,对广安的重点作者和作品进行专题评论,达到了互相促进互相砥砺的作用。尹才干的多篇文艺评论在《文艺生活》《西江文艺》等知名刊物上发表。
发声的方式更丰富。为突出对广安重点作者的关注,今年5月,市评协召开诗歌评论特别约稿会,向市内20名重点作者约稿,对中国作协会员、诗人老童的诗歌作品进行专题评论约稿。同时,安排布置书画影展作品评论会、首届“中国图像诗歌”大赛颁奖会等工作。由广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武胜县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图像诗歌”大赛收到来自国内外的应征作品1616件,经评审委员会认真的初评、复评和终评,最终评选出了44件获奖作品。由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尹才干发起的这项活动,为图像诗歌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创作交流平台,同时,也是诗歌评论的一次大交流,评委大都是来自高校的教授、诗人、评论家,这项活动提高了广安文艺创作和评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还组织会员到大中院校开展文艺专题讲座,四川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学校的文学社团常常听到尹才干的声音。
发出的声部更丰富。2015年广安文艺评论既有领唱,也有合唱;有低音,也有高音;有的和风细雨,有的暴风骤雨。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真理越辩越明。一点批评精神都没有,都是表扬和自我表扬、吹捧和自我吹捧、造势和自我造势相结合,那就是不是文艺批评了!”要求文艺评论工作者要褒优贬劣、激浊扬清,要做“剜烂苹果”的工作。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吸取营养,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开展文艺评论,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有爽口的良药,也有逆耳的忠言。文艺作品的质量在批评中提升,文艺工作者的友谊在评论中增进。市领导对广安文艺事业的关注,体现在极具专业水平的文艺评论中。老童、廖纯洁、李逢忠、王春雁对诗歌的评论有更多西方文艺评论理论的影子。尹才干、梁晓华、钟明全、刘金等人的诗歌评论有更多对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怀念。邱秋对散文的评论也有独到的见解,其散文创作的成就也可管中窥豹。邹元模、唐铭对小说的评论中折射出作者小说创作的经验和感悟。2015年,广安对小说的评论在市作协组织的“冯宗凡长篇小说《一条弯弯的小路》评论会”上掀起了高潮,有充分的肯定,也有真诚的建议。这种形式对繁荣文艺创作,攀登文艺高峰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文艺评论在这样的场合碰撞出很多精彩的火花。廖纯洁的文艺评论专集《见真集》有不少真知灼见,陈宇的文艺评论专集《嘉陵观涛》也有很多美丽的浪花,陈智敏、陈德富的文艺评论专集《坚持现实主义方向立足本土文学创作》也是时出己见。2015年四川评协新增会员23名,其中,广安市5名。尹才干、廖纯洁、梁晓华、陈宇、侯立新获准加入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并选送5名同志参加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组织的首届文艺评论骨干班培训,这些都似乎预示着广安文艺评论正孕育着新的力量。
(作者系广安市委党史办主任、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