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才干打油诗集合》后记
近年来,我应邀到一些大、中学校讲课(主要讲图像诗歌创作),不断地有师生问我,“当今很多新诗杰作,为什么许多人不喜欢,没有多少人去口口相传;而像《静夜思》《月下独酌》《蜀道难》《游子吟》《登幽州台歌》等古体诗,千百年过去了,至今的下里巴人还在传颂?”我总是无言以对。
师生们还经常有意为难我,请我当场吟诗。当场吟诗,岂非易事?用新诗体来吟,散漫、精巧而明白,难度十分大;荒诞、朦胧而晦涩,比较容易,瞬间即可获得一片叫好声,但过后会被人骂,说是穿着“皇帝的新衣”,疯言疯语。思来想去,还是中华传统的“打油诗”较好,它的内容和词句明白晓畅﹑不拘于平仄韵律,要求的文学知识和格律不高,创作起来较易,便于广大群众接受,便于记忆,便于普通人口耳相传。因此,我常常是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即兴赋诗——或四句、或六句……的打油诗。这些打油诗一出,学生便抄下记诵。
有一次,我到某高校讲课,遇到故乡学子,便做了首打油诗——《故乡》:“君自遥远故乡来,/却说故乡在眼前。/来日村口茶飘香,/何不饮后才向前。/他日回到故乡去,/可知茶味如从前?”并打印在屏幕上,同学们立即齐颂起来。之后不久,我到另一所高校讲课,一女同学当堂背诵了此诗,同学们掌声雷动,让我感动不已。
有时,在课堂上也讲古体诗(打油诗),选的例子不够鲜活。根据同学们的要求,我创作了一批新打油诗(适当运用《中华新韵》,把“清新、纯净、唯美、国风”作为诗学追求),并声称:“这次集中写作的一批‘古风(或曰打油诗)’练习作品,主要是为今后撰写高校‘诗歌写作教程’提供新鲜范例。成功的,作为正面教材:失败的,作为反面例子。”
诗歌发表后,获得较好反响。四川广安青年诗人诗竹说:“《故乡》一诗‘故意犯重字,却意味深长!’”“《缺月杂诗》大气,由个人的漂泊之思到大我的普照高格,由赏月的主客异体到化月的物我相融。”海南昌江青年诗人尹江灵说:“其实尹老师开创这种‘清新、纯净、唯美、国风’的诗风,形式很好,整齐上口,有特色,有内涵,有图像诗画的味道,承传统开新风。”四川华蓥小说家雷厚国说:“十分赞成主席的观点。其实古人都有‘不以文害意’的说法。今有少数人死抠格律,尤其是抱着几本不同时代研究者著的韵书死抠。殊不知今韵与古韵已经有很大的变化,死抠古韵,在今天反而成了不押韵。其实古人讲究格律,无非为了读起来琅琅上口而已。只要我们能做到上口,格律差点也没啥。”首届“中国十大农民诗人”、四川罗江县杨俊富说:“尹老师这样的古体诗,鲜活、紧跟时代,不老气横秋。”广安市交运局办公室主任刘毅读《学生相亲杂诗》后说:“‘郎才女貌谁与共,缘是凤来考验凰’,将成为流行语言。”四川武胜青年诗人惠春宝经常阅读,并写下《集唐诗四句赠尹主席》一诗:“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如今,写打油诗的人越来越多了。为了推波助澜,特收集整理本人以前写的少许打油诗及今年8至10月集中写的打油诗共188首,由国家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无法顾及是否贻笑大方了。
最后,感谢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现当代文学学科负责人龚奎林博士作序。感谢多年来关心、鼓励、支持我创作的各位领导,各界朋友!
尹才干
2015年10月18日于嘉陵江畔
【尹才干简介】
尹才干(1962— ),四川武胜人。当代作家、诗人、评论家。在图像诗歌、散文辞赋、报告文学、文艺理论、戏曲歌词创作上均有成就,被誉为“大陆当代致力于图象诗创作的开风气者”“中国当代图像诗歌第一人”。
1978年开始创作图像诗歌。1981年提出“汉语三美理论”。1985年创立“文趣学”。1999年创作了中国文学史上最短的一字序言——“哇”。2000年提出“汉语图像诗理论”。2006年提出中国第一个诗歌公约——《立根派诗歌公约》、中国第一个体系相对完整的诗歌评价标准及评分细则——《关于现代诗歌的评价标准》《现代诗歌的评分细则》、第一个汉语图像诗教学论——《关于汉语图像诗教学的建议》等理论。2007年致力于“当代图像诗”的探索与推动。同年出版中国大陆第一部图像诗歌辑——《几瓣花无邪的笑》。2015年8月至9月大力探索“打油诗”。10月出版中国第一部作家个人打油诗集《尹才干打油诗集合》。
已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作品100余万字,出版《文趣》《梦中的星空》《用多情的目光打水》《千家歌词选》(主编)《垂钓又一个春天》《尹才干图像诗选读》(龚奎林博士评析)《翰墨武胜情》(合著)《尹才干打油诗集合》等著作10部。
《走不出逝去的心境》等10余件作品被编入《写作》《文学概论》《艺术的表达与表现》《文化创意与文案写作》《广告创意与表现》等普通高等学校教材,部分作品被选作中、小学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