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尹才干—中国图像诗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35

尹才干:某县文艺创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
0
0

某县文艺创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O尹才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62407f0102vhgz.html

 

今天这个“文艺创作座谈会”,开得很好。今天的会风很好,我很佩服,各位畅所欲言,是一说一,是二说二,意见尖锐,良药苦口。不过,会议主持人将我的军,原定会议没有这个议程,也没有提前通知我做准备,现在点我讲话。我只得略加思考,硬着头皮,即兴发言,不当之处肯定不少,请大家一一批评指正,不胜感谢。

大家只知道,我的智商很差;殊不知,我的情商更差。我心直口快,缺乏迂回艺术,经常实话实说,得罪了不少朋友。今天仍然与往常一样,只谈问题,不说成绩。据我考察,就您地的文艺创作,如果我们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正视现实,重点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那么就会得出如下大家听了极不高兴的结论。

一、缺少具有代表性的全国知名的艺术家。

由于地处边远,远离国家文化中心,像XXX这样的全国知名的文艺家,凤毛麟角。由于地域闭塞,信息落后,视野受限,许多作家、诗人、艺术家没有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在其名字前边无法冠以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限制语,如“伤痕”、“史诗”、“乡土”、“田园”、“朦胧”、“边塞”、“生态”等等。人们口头上熟念的一些“知名文艺家”,实际上是“时代文艺明星”。他们还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群众的评判,才有可能转化为真正的“知名文艺家”。

二、缺少在全国文坛上能叫响的精品力作。

不少作品属于末梢思绪、瞬间感受、花拳绣腿、雕虫小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创造力匮乏。一些作品,在小区域内看起来颇创新,眼光放远一点,就十分“陈词滥调”了,其主旨若干年前就被人表述过了,就是一些自称为“现代”“先锋”的作品,也是步人后尘、老调重弹、换汤不换药,并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作品缺少 “经典”属性,具体地讲,就是缺乏记录性(记录历史的资料艺术性体验方式的扩充)、引导性社会运动的导火索)、补偿性(心灵得到充分的慰藉)、文化异质性满足交流的需要)教育性(选作教材传承文明无法登上真正的大雅之堂。

三、文学表达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或误区。

许多作者的表达大多是自发的文学表达,而不是自觉的;是业余的表达,而不是专业的;还有我们的文学表达是封闭式的,而不是开放式的;是悬空的,脱离时代的,而不是接地气的。“XXXX”“XXXX”刊出现的不少作者,我翻遍全国几十家稍微有名的文学杂志,难寻他们的名字。这样的写作,就是一种局限于区域性的、封闭式的写作。这样的作品,必然缺少价值(无论是文本价值,还是功能价值),无法达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性统一”的优秀作品标准,没有可取性。要使作品凸显出非凡的价值,具有可取性(比如或立意、或选材、或结构、或语言),必须进行自觉创作。

四、作品一直没有进入广泛的社会流通领域。

许多作者的创作,是典型的自给自足,自娱自乐,一直在本地小圈子(最大限度的也就省内外作家、诗人、文艺家圈子)相传。有的看似入选了不少选本,获得了相当层次的文艺奖,实际上那是“圈子选本”、“哥们奖励”,没有进入广泛的社会流通领域,没有经过时间的淘洗,在本地以外的时空(或作家、诗人、艺术家以外的时空)其作品的影响力是非常有限的。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以前给你们讲过如果要作品影响大,就必须上大刊、获大奖。后来思考,觉得这话不全对。无数事实证明,许多发在国刊上的作品(包括不少获过国家大奖的作品),质量都不怎样,经不起读者的评判,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其影响力也是非常有限的,我在《冷静客观看鲁奖》一文中有过类似的阐述。

五、文艺家没有参与到整个中国文坛的进程中。

说到这个话题,也许有人要问:一个边远的区区小县的文艺家,有能力进入中国文坛吗?有能力参与到整个中国文坛的进程中去吗?我说,有。已有事实证明,不用我多说。这几天,与您地的文艺青年交谈时,我发现,还是有不少人缺乏这个自信。作品不进入流通领域,作家、艺术家不参与到整个中国文坛的进程中去,你怎能叫进入中国文坛。有人问我,是不是成了国家级会员,就一定参与到了整个中国文坛的进程中了。我说,不一定。不是国家级会员,照样参与到整个中国文坛的进程中。

说了这么多问题,那么如何来克服呢?

一是要研读讲话,把握导向。扎实研读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坚持“二为”方向,坚持“三贴近”原则,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增强文艺创作的自觉性。今天,13亿各族人民正奋力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这一伟大的事业,要求广大文艺家自觉、忠实地记录时代前进的铿锵足音,生动刻画人民群众追梦筑梦圆梦的伟大实践,让万马奔腾的生活变成有高度、有温度的激情飞扬的文字、栩栩如生的图像、拨动心弦的音符、慰人心灵的节目……把文艺作品的最终完成与人民群众的口碑评价高度融合,在人民群众这杆秤的衡量中获得价值实现。

二是要刻意创新,力戒平庸。一切不朽的文艺经典都是创新创造的结晶。具有创新意识或探索精神的艺术作品早晚会受到关注,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要大力探索艺术创新,大力推进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创新,大力推进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发展,尤其是在文体形式的创造上尽量不重复别人,唯有如此,才能说文艺家真正实现了艺术的创新。加快高新技术在文艺创作方面的运用,努力创作具有可取价值的文艺力作、精品。

三是要虚怀若谷,广泛交流。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进步的关键之一。由此,作为艺术家要虚怀若谷,不要虚怀若“杯”。要走出家门,开阔视野,广泛交流,开门开放搞创作,让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度碰撞,听取多元意见,反复打磨,不断增强作品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

四是要积极进取,登高望远。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不要坐井观天,夜郎自大。要加强“德”的修炼,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讲品位、重艺德,不断提高创作的艺术品质。要驱虎上山,汇流入海,站在全国、全世界的高度,主动融入到整个中国文坛波澜壮阔的进程之中去。有了大视野、大气度、大境界,加上勤奋创作,就有可能写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杰作。

 

(此文系尹才干20154月在某县文艺创作座谈会上的即席发言。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3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