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老童组诗《在燕山》
O尹才干
《在燕山》是诗人老童在河北兴隆县安子岭乡上庄村中国作协创作之家学习时写的组诗,包含四个题材“上庄”、“东陵”、“避暑山庄”、“雾灵山”,八首诗《诗上庄》《上庄》,《谒清东陵遇大雨》《清东陵》,《承德避暑山庄》《承德避暑山庄》,《雾灵山》《雾灵山》。每组诗前者为旧体,后者为新体。就同一题材,既写旧体又写新体,这是诗人的有意为之,成功地彰显自己的诗学形式立场和诗歌内容美学。
《上庄》一组,“美”是基本底色。前者重在渲染文化的美,诗人在感叹“风景甚美莫知名/多亏出了老刘章”的基础上,揭示出了“栖居何必竹与肉/半阕诗词万重光”的亘古不变的哲理,句式整齐,一唱三叹。后者写“上庄”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是一个“长诗”、“养人”、“无烦恼”的地方,突出“宜居”特色,意象平易,信手拈来,语言唯美,长短句交错,读之令人向往。《东陵》一组,以“叩问”为基调。旧体诗写诗人拜谒“清东陵”,天公不作美,“狂飚横扫清东陵/祭台洪流侧耳听”,而诗意作美,没有听到风雨声,“未叙康乾大盛世”,而是“只闻庚子枪炮声”,由此得出启示:“风水安能保龙脉/社稷自古归民心”。全诗叙议结合,虚实相生,诗意盎然。新体诗叙诗人对“清东陵”的苦涩思绪,“一个王朝/把自己的王者/深藏在燕山/脚下 把自己的/国运 交给风水/但最终断了/龙脉”,把国运交给风水,这是莫大的讽刺和不幸,全诗意象奇特,语言灵动,随意建行,随情排句,潇洒自如,寓谐于趣,警句多多,相当精彩。《避暑山庄》一组,以“反思”为线索。旧体诗抒“炎热匿消酷意在/民心不酬无清凉”之情,新体诗写“你避得开自然的/法则 但你避不开/历史的/规律”之意。《雾灵山》一组,以“性灵”为缘由。前者,雾灵山聚天地之性灵,境界宏大,欲探究竟,“但与庄子古今谈”。后者,雾灵山缥缈而传奇,意境深邃,语言张力无穷。
这四组新、旧体诗,巧妙地将客观物象(事、景)与精神镜像(情、理)有机地诗意生成,做到了事、理相生,情、景相融,同题异体,诗意浓郁,给人启示,回味悠长。如此说明,无论旧诗与新诗,文以载意就是“诗”;无论旧体与新体,给人美感就是“体”。无论旧诗与新诗,形意皆美是好诗。
2016年8月10日凌晨速成于嘉陵江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