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红岩之子”杨益言
O尹才干
惊闻《红岩》作者之一杨益言于2017年5月19日上午10点25分逝世,享年92岁,家乡四川广安武胜的人民无不悲痛。
杨益言逝世的噩耗,杨益言侄女杨红第一时间告诉了武胜县史志办原主任谭松柏。接着现任县史志办主任李松林又将这一噩耗报告给了县委领导。很快,县委、县政府作出决定,由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袁兴军带队,县级相关部门及白坪乡等单位负责人参与,组成杨益言家乡亲人团,21日赶往重庆,参加杨益言同志追悼会。
5月21日早上6时,山城重庆与四川广安、武胜的天空,倾盆大雨一直下个不停。老天爷好像也很悲痛,用大雨来为 “红岩之子”杨益言告別。此时,中共武胜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袁兴军从广安出发,武胜县史志办公室主任李松林、武胜县文联专职副主席尹才干、武胜县白坪乡党委书记田明、武胜县电视台记者贺小芹等从武胜出发,带着85万武胜人民的敬仰怀念之情,冒雨前往重庆江南殡仪馆,送著名红色作家杨益言同志最后一程。
中共广安市委、广安市人民政府、中共武胜县委、县人民政府、广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安市委党史研究室、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等单位送了花圈,广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发去唁电。
杨益言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于上午9时准时在南岸区江南殡仪馆江南厅开始。现场,哀乐低回,气氛庄重、肃穆。在灵堂大厅,悬挂着杨益言和蔼可亲的遗像,遗像上方“红岩之子”四个大字特别醒目。两边写有挽联:“垂泪书文章,巴渝永铭志士心。泣血写英烈,华夏长留英雄魂。”杨益言的遗像安放在鲜花丛中,遗体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在场所有人均表情肃穆,两眼含泪。
在遗体告别仪式现场,来自广安武胜家乡的亲人代表,在杨益言的遗体前,连续三个深深大鞠躬,表达了家乡亲人对著名作家杨益言的深切怀念之情。家乡的代表还当面向杨益言的几位女儿表示了家乡亲人的慰问,并邀请她们常回家乡广安武胜走一走,看一看。
“杨益言老师,你是家乡武胜人民的骄傲!你是小平家乡广安的光荣。今天,我们代表家乡人民,从广安、武胜赶来重庆,特别为您老人家送别来了。杨益言老师,你在天堂走好!我们不会辜负你对家乡的希望,发扬你在小说中倡导的‘红岩革命精神’,把广安、武胜建设得更加美丽!”中共武胜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袁兴军含泪说。
在杨益言遗体告别仪式现场,摆满了社会各界送来的花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宣部文艺局、中国青年出版社、重庆市委、市府有关方面、同济大学、重庆文学院、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钱小芊也送了花圈。
据了解,杨益言生病离世前,中国作协十分关心他的身体健康,多次委托重庆市作家协会的领导去看望他。
追悼会由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陈川主持。重庆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辛华,在现场介绍了红色经典作家杨益言的生平。
前来参加追悼会的人,许多人是多次阅读过小说《红岩》的热心读者,还有许多人是读着杨益言的小说《红岩》长大的。
杨益言生前好友黄兴邦,在告别现场发言。黄兴邦说,惊闻杨益言老师溘然辞世,我们每一位曾与他一起在作协工作过的同志,心情都非常沉痛,都非常怀念这位深受全国人民喜爱和敬重的前辈革命作家。
追悼会上,杨益言的二女儿杨小扬代表全家人致辞,她真心感谢重庆市有关领导、社会各界人土为父亲送别。她表示会继承父亲遗志,把“红岩革命精神”永远发扬下去。杨小扬致辞结束后,人们怀着对“红岩之子”杨益言的敬仰爱戴之情,在哀乐声中,一一为杨益言老师鞠躬告别:杨老师,安息吧!
杨益言走了,但红岩精神永存!
杨益言是家乡武胜的光荣,广安的骄傲,家乡人民永远怀念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