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青山,网名死水吧,山西平遥人,现代格律诗史研究专家。《现代格律诗家评传》为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丛书“雅园诗论丛”之四,由学会隆重推出。
===============================================
目 录
以史鉴今 真知卓见················ 万龙生
崇真务实 功德于世················
李长空
导 言 ·······················
1
第一章 启蒙时期···················
5
第一节 诗界革命对现代格律诗发生的意义·······
7
第二节 梁启超、黄遵宪对诗歌格律原质的坚守·····
8
第三节 吴芳吉的新诗体——白屋体··········
10
第四节 陆志韦的新诗驱壳··············
12
第五节 白话初期的新诗格律理论探索·········
15
第二章 新月派时期·················
21
第一节 风云际会的新月社··············
23
第二节 新月派的格律理论主张············
28
第三节 新月派的新诗语言建设············
41
第四节 新月派的新诗体形式建设···········
44
第五节 新格律先驱刘梦苇、朱大枬··········
46
第六节 饶孟侃的“音节”论与诗···········
49
第七节 闻一多、朱湘的镣铐之舞···········
51
第八节 徐志摩的他山之石··············
56
第九节 纯律诗人于赓虞···············
60
第十节 唯美诗人邵洵美···············
61
第十一节 三美才女林徽因···············
65
第十二节 后起之秀陈梦家···············
69
第三章 现代派时期················· 73
第一节 风起云涌的现代诗潮·············
75
第二节 现代派诗人关于新诗形式问题的讨论······
77
第三节 现代派诗人的格律理论探索··········
80
第四节 现代派所倡导的新诗格律内涵·········
96
第五节 现代派诗人后期的格律坚守··········
98
第六节 孙大雨的“音组”格律诗···········
100
第七节 卞之琳的“顿法”格律诗···········
103
第八节 林庚的九言新诗体··············
106
第九节 戴望舒的新诗形式探索············
110
第十节 吴兴华的新律诗、新绝句和新拟古诗······
113
第十一节 现代派诗人的十四行诗············
115
第四章 民族化时期·················
120
第一节 建国初期关于新诗形式和新诗格律的大讨论···
122
第二节 对何其芳《关于现代格律诗》的批评······
129
第三节 毛泽东、陈毅的新诗形式观··········
134
第四节 王力、秦似对新诗格律化的基础性建设·····
140
第五节 赵朴初的新散曲和汉俳············
146
第六节 蓝菊荪、余冠英、李易的新格律诗体译介····
152
第七节 阮章竞、闻捷的民歌体与格律体········
156
第八节 李季、贺敬之的信天游体及其他········
161
第九节 郭小川的新辞赋体··············
166
第十节 柳村、王志亭的现代(民族)格律诗作与诗论··
170
第十一节 臧克家、胡乔木的八行体与简明格律体·····
176
第五章 雅园诗派时期················
182
第一节 改革开放初期的新诗格律化思潮········
184
第二节 应运而生的雅园诗派·············
185
第三节 雅园诗派的理论主张·············
197
第四节 公木的新诵诗和汉俳·············
219
第五节 胡建雄、思宇的现代格律诗··········
222
第六节 黄淮的自律共律格律体新诗··········
227
第七节 邹绛、屠岸、杨德豫的现代格律体译诗·····
229
第八节 雁翼、丁芒、范光陵的新词体、自由曲、新古诗·
233
第九节 李忠利的六行诗···············
238
第十节 浪波、田穗、刘章、高昌的八行诗·······
240
第十一节 雁翼、屠岸的十四行诗············
245
第十二节 陈昊苏、李肇星的定言、定行体诗·······
248
第十三节 黄淮、梦桥、浪波的九言格律诗········
251
第十四节 黄淮、巫逖的小汉俳·············
253
第十五节 纪宇的现代格律朗诵诗············
255
第十六节 纪宇、老南、萧国松的现代格律叙事诗·····
257
第十七节 薛思进的分拍书写法·············
259
第六章 东方诗潮时期················
263
第一节 多元包容的世界汉诗协会···········
265
第二节 蓬勃发展的东方诗风·············
267
第三节 旗帜鲜明的中国格律体新诗网·········
270
第四节 独树一帜的中国韵律诗歌网··········
272
第五节 东方诗风论坛和中国格律体新诗网的主要特征··
276
第六节 东方诗潮时期的主要理论主张·········
278
第七节 万龙生的十四行诗和八行诗··········
290
第八节 王端诚的十四行诗花环体及宋词今译······
292
第九节 赵青山的《十四行花环体诗选》和八行花环体··
294
第十节 梁志宏的十二行诗及其争鸣··········
296
第十一节 蒋言礼的“六六谣”·············
300
第十二节 郑敏、尹才干、黄文科的图像诗······· 302
第十三节 两网两刊的定行诗体·············
306
第十四节 新世纪的新诗格律理论讨论与争鸣·······
309
第十五节 东方诗潮时期的主要诗集与论著········
333
第十六节 星火燎原的辉煌前景·············
334
第七章 台港及海外新诗格律探索···········338
第一节 血脉相连的格律传承·············
340
第二节 余光中、杨牧的理论与实践··········
342
第三节 台湾诗人的定行诗体理论与实践········
347
第四节 香港诗人的定型诗体理论与实践········
355
第五节 海外诗人的定形新诗体理论与实践·······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