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才干论文艺创新
(长风 整理)
人类历史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社会繁荣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文艺创作也是如此。
这里只简单地说说我的文艺创新观点。
创新是艰难的,艰险的,唯其艰难,艰险,才需要勇气和毅力;唯其艰难,艰险,才显得弥足珍贵。
对于创新者而言,必须有知难而上的勇气和自信自强的品质。因为创新是艰难的,艰险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帆风顺。路途上,可能有狂风暴雨,可能有拦路顽石,可能有绊脚荆棘,可能有悬崖峭壁,可能有万丈深渊。在艰难险阻面前,“后退”是没有出路的,“胆怯”是难尝胜利果实的,所以创新者应当有愈挫愈勇、知难而上的豪气。这种豪气,是弥足珍贵的。在创新的过程中,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文化自信,对于创新者来说,尤为重要。万一探索失败了,自信,才能鼓起从头再来的勇气;自强,才能激发上下求索的潜能。自信不是自负,不是夜郎自大,自信者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斤两,懂得扬长避短,不会一味地蛮干;自强不是无缘无故的逞能,自强者有十分清醒的头脑,善于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所谓的“新”,就是另辟蹊径,就是与众不同;所谓“新”,就是独具一格,就是大部分人不认同。
这里,我重复我的一个说法,那就是把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分成两部分,一部份人去做优秀农民,无需另辟蹊径,播下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很多优质的水稻,填饱人们的肚子,荣获“种稻大王”称号,获得100万元奖金;另一部份人去做憋足的水稻创新科技工作者,否定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种子,另辟蹊径,独具一格地研发新的水稻种子(高质的或低质的),荣获“创新能手”称号,获得100万分奖金。“种稻大王”和“创新能手”,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社会的认可度是不同的。所谓的“创新能手”,就需要“大部分人不认同”。
用历史的文艺观点来审视“种稻大王”和“创新能手”, “种稻大王”只能算是“文艺流星”,有可能瞬间消失;而“创新能手”,有可能成为“文艺专家”,以致美名流传。因此,我们的任何创新(包括艺术创作),最初只有到了那一步(大部分人不认同),才有可能不随时光的流逝而流逝,才有可能在时间的长河里永存。
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去同质化。同质化,是一个商业术语。所谓同质化是指同一类系列的不同品牌的产品,在外观设计、理化性能、使用价值、包装与服务、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产品的技术含量、使用价值逐渐趋同的现象。在文艺创作上,是非常忌讳同质化的,同质化是作品没有生命力的病根所在。无论那方面,你的作品只要有丁点创新,去掉了同质化,那么,你的作品就可谓丁点成功了,就有了丁点的可取之处。
创作实践表明,要改变文艺创新弱化的现状,就必须做一个有良知有责任的文艺家,摈弃一切世俗和时尚诱惑,游离于大众喧哗之外,用自己的感觉和理智去感受、分析和判断我们所处的时代,所反映的客观世界,就必须从一切的不适应时代创新要求的禁锢中突围,真正地迸发创新的火花,切实承担起开拓全民族创新意识的责任和使命,使作品成为充满疑问的世界而不是已有答案的世界。
总之,创新是一个文艺家进步的希望,是一个文艺家创作的不竭动力,要攀登文艺创作高峰,要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呼唤文艺创新,践行文艺创新,获得文艺创新。
广大文朋诗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走文艺创新之路吧!
2017年 4月15日于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