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六行诗答高校读者问(二)
尹才干
一、探索十六行新体诗的初衷是什么?
答:大家知道,旧体诗和现代自由诗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旧体诗一味沿袭传统,故步自封,“绝句、律诗”是其范本,创新艰难。自由诗一味抛弃传统,追求西化,越写越散,“翻译诗”是其范本,丧失了民族特点。因此,我想让二者各向中间走一步,携起手来,融合一下。具体地讲,就是立足中华民族诗歌传统,取其精华;借鉴外来,弃其外民族诗歌的糟粕,合二为一,力求创新,富于现代,突出时尚,创造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体诗歌。
二、请问尹老师,您说您“一直在寻找中国古体诗歌与现代诗歌的多彩焊条”,这话如何理解?寻找得如何?
答:长期以来,我一直在寻找中国古体诗歌与现代诗歌的多彩焊条,希望能够找到它们的传承面、契合点、延伸线,并试图构建中华诗歌创作的高速路,同时也提倡难度写作,希望用汉语言语调的平仄、语音的韵脚、句式(诗行、段落)的整饬(zhng chì,整齐有序),去找到它们共有的民族、地域、时代属性,去构造汉语诗歌推石上山的时代坡度,释放它的力度,掌握它的向度,把控它的速度。中国当代图像诗、十六行诗、新打油诗,便是我探索路上留下的脚印。
三、如何处理十六行新体诗与中国古体诗的传承与发展关系?
答:十六行新体诗,是对中国古体诗(主要是格律诗)的创新性发展。对于学生学习诗歌创作而言,十六行新体诗,可以作为诗歌学习入门的基本体裁。意思就是,写十六行新体诗,可以初步跨入诗歌写作的门槛。入了门以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志向,可以多向选择。一是向门里纵深推进,进一步熟悉旧体诗歌(格律体诗歌)的规矩,比如平仄、音韵、格律(详见尹才干主编《诗歌写作教程》《创意写作教程》),字数和句数的规定,内容的“对”“粘”“连”等规定,运用“平水韵”,创作出古色古香的旧体诗(格律诗);或运用“中华通韵”(2019年11月1日经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施行),创作出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旧体诗(格律诗)。二是立足门内,目光向外,在继承中华诗歌本质特色的基础上,写出更加灵活、自由的带有中华民族诗歌特色的新时代自由诗。
四、如何处理十六行诗与外国诗(翻译诗)的关系?
答:这个问题,主要是要处理好诗歌的形式问题。大家可以参看我的《中国现代诗形式断想》《漫谈诗歌的民族形式》等诗论(详见《尹才干诗话》现代出版社,2016年12月第1版)。我历来主张“立足本来,学习外来,开创未来”(详见尹才干《立根派诗歌创作公约》),由此,中国十六行诗与外国诗(翻译诗)的关系就是“相互融合”的关系,其中“本来”为主,“外来”为辅。要特别注意的是,本末不能倒置,主辅不能错位。
五、请问尹老师,您在《构建中华诗歌高速路》一文中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您着重实验易写易读的现代新诗歌,以构建中华诗歌创作的平坦、宽阔、少阻碍、速度快,有护栏的高速路。”其中“平坦、宽阔、少阻碍”是什么意思?“护栏”是什么意思?
答:“平坦、宽阔、少阻碍”,是指适当放宽旧体诗的创作“规范”“规矩”。“护栏”,是指中华诗歌的本质特征,创作时应该必须遵循的而不能放宽的最基本的“规范、规矩”。不遵循这些中华诗歌的写作规范、规矩,写出来的诗歌就不具有中华民族诗歌的显著特征。
六、尹老师,您搞诗歌创作已经40多年了,那么在“构建中华诗歌高速路”方面有什么体会?哪些作品,较好地实现了您的创作方法?
答:谈不上体会。只是通过40多年的诗歌(古风、格律诗、新打油诗、自由诗、十六行诗等)创作实践表明,有规矩,乐于规;有难度,不畏难;方面广,速度快,产量高,就能驶入中华诗歌创作的高速路。至于哪些作品,较好地实现了我的创作方法。我觉得有位老师编的《十六行诗写作示范(16首)》,这个册子里的作品,就较好地彰显了我探索的一些创作方法,如《夜宿武胜》《白坪飞龙新村赋》《归隐辞之一》《乡愁在院子的记忆中翻阅》《梦想在园子的心空里翻飞》《时光在林子的绿伞下休憩》《心绪在坝子的胸膛上晾晒》《岁月在池子的胎盘里生长》《一个梦就能丈量长短》《世界已站在一朵花上》《写给LX的十六行诗》《可听到诗歌冲浪的回响》《故乡的小河却垂钓我》《缝补岁月的十六行诗》《不怕黄昏里母亲老迈的锄头》《快乐安放在散漫的云朵上》等,它包含了十六行新格律诗、十六行新自由诗两种形式,比较全面,大家创作时可以研究参考。
七、您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写“十六行新体诗”吗?您对当代大学生有什么寄语?
答:当然,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写“十六行新体诗”。不过要特别说明的是,我的探索是初步的,是肤浅的;更深入,更全面的探索,只有寄希望于你们这些学子了。最后送你们三句话:创新无止境,探索无极限,未来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