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才干诗话》赞
毛熙伦(诗人、评论家,93岁)
2016年12月,尹才干出版了一本新书《尹才干诗话》,该书共收集了诗论31篇、诗评25篇、诗说10篇、诗序8篇。这74篇作品,都是作者近十多年来的精品力作。读后不仅深受教育,也拍案叫好,连连称赞。
通读“诗话”纵观全书,最值得称道的是“创新”;细读全书,你会发现,无处不是创新。
尹才干学识渊博,思想睿智,思维敏捷,记忆力极强,对答如流,兴趣广泛,敢为人先。尹才干是诗坛名将,他对新诗的发展,忧心如焚。有的食古不化,尘封守旧,缺乏生气;有的先天不足,食洋不化,脱离实际,远离群众,不合中华文化味口,群众不乐读。尹才干勇于担当,经过仔细研究,遵照毛主席推陈出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二为”方向,为了诗歌创作有章可循,提出了第一个中国诗歌创作公约《立根派诗歌创作公约》,时间为2006年3月11日凌晨。而随后2007年1月27日才出现了车前子、叶匡政、潘洗尘等14人创作的《天问诗歌公约》。西南大学刘远扬指出:“诗人尹才干提出的《立根派诗歌创作公约》,无论从时间上讲,还是从内容上看,个人认为,都堪称当代中国第一”。《立根派诗歌创作公约》比《天问诗歌创作公约》早近一年出现,质量高,较具体,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作家老琢说:“我比较倾向尹才干的《立跟派诗歌创作公约》,他比较全面具体地提出了‘立根’的历史渊源和系统理论,为振兴诗坛作出了明确而实用的指导,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历时价值不可低估。”“公约”不是“紧箍咒”,而是引领、建议。我们写诗要有“普通性”,群众喜闻乐诵;要讴歌真善美,鞭打假丑恶;反对西化、散文化;要“采民众语言之粉,酿立根派诗歌之蜜”。
新诗百年,辉辉煌煌,坎坎坷坷。到了现代,乱象众生。古化、西化、不符合华夏读者欣赏习惯、不受欢迎,写诗的人多,读诗的人少。为了不让中国“现代诗”徐徐断气,走向消亡,诗坛强人尹才干同志开动脑筋,古今融通、把脉观症,不仅提出了《立根派诗歌创作公约》又于2006年6月提出《关于现代诗歌评价标准》。具体要求写诗要做到立意新、感情深、道理正、颜色鲜、态式宜、趣味浓。立意新就是所立之意不陈腐,有创新,有新的境界。感情深就是要抒真情实感。道理正就是诗歌作品要健康向上,引人向善,讴歌真善美,鞭打假丑恶……此标准一发表,被不少文学编辑下载学习,受到学界一致称赞与推崇,一致认为尹才干提出的《关于现代诗歌的评价标准》是目前中国最为系统、最为全面、最有深度、最具操作性的“中国现代诗歌评价标准”。
尹才干对当代诗坛的第三大贡献,是开拓和发展了图像诗。图像诗,古已有之,但它却没有理论根据。《尹才干诗话》中“让汉字站起来扣动读者的心灵—浅谈图像诗歌的创作方法”一文,深刻地阐明了图像诗的定义、原理、特征、要素与创作方法。他不仅填补了我国图像诗理论研究的空白,而且创作出不同形式且精美的图像诗数十首,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图像诗集《尹才干图像诗选集》,受到国内诗坛的广泛赞誉。称赞尹才干“对当代图像诗进行了全新的开拓”,是“当代图像诗歌代言人”、“中国图像诗歌第一人”。2006年诗人玄子称赞道:“诗人尹才干不拘泥成规,在诗路上,独辟蹊径,在诗坛上开放着一朵奇葩 。诗人不是在弄巧,而是认真地追寻着诗与图的审美情趣,力求达到诗与图的完美”。
作家尹才干的图像诗享誉国内外,许多高校,如四川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等,为了学习研究图像诗的写作,特请尹才干去讲授图像诗的写作课。学术报告厅内坐无虚席、且窗外伫听林立。收入“诗话”中的《让汉字站起来扣动读者的心灵——浅谈图像诗歌的创作方法》就是他的讲稿。
新诗百年,发展受阻。各抒己见,争论不休。评论家诗人尹才干忧心忡忡,不断著文,献言献策,开出良方,收入“诗话”中的《浅谈中国新诗的发展》《中国现代诗形式断想》《漫谈诗歌的民族形式》《就诗歌的系列问题答诗人雨田》《现在不少诗歌成了“地沟油”》《中国新诗该如何写》《关于当代诗歌的创新》等十余篇,而且对此论述新作还在各级报刊不断发表,既有批评,也有鼓励,既有总结、教训,也有引领指导,实为开拓之言,值得称道。他的评判声色俱厉,有的作者急功近利,相互模仿,缺乏创新,把诗歌当作出名的喇叭,捞钱的篓子,入作协的梯子;其作品是远离读者的靡靡之音,非营养丰富的高雅的精神食粮。他积极建议当前诗歌创作要进行大调整,大纠正,大引导。具体地讲,就是要坚持继承中华传统诗歌精髓(根),同时广泛使用域外诗歌优秀元素,并深入生活,走向社会,创作出中国读者喜闻乐诵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诗歌艺术传统因素)的高贵而美丽的灿烂诗篇。
“诗话”共收集了评论家尹才干的《诗评》25篇。尹才干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安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武胜县文联专职副主席。他一贯关注文艺的繁荣,诗歌的创新发展,不断用评论发力,以期推动诗歌不断地健康地向前发展。尹才干的评论高屋建瓴,站得高,观得细,分析透彻,切中要害,赞得当,批得体。评论家候立新称赞尹才干的评论文章敢于揭短,敢于说真话。他说:“尹才干的诗歌评论文章对诗歌创作中的故弄玄虚、技巧‘西化’、远离大众、自娱自乐、设置障碍、用典炫博、内容空洞、语言浑浊、内质虚无、晦涩难解、互相吹捧、互相炒作、浅薄自负、乐于奉承、耻于批评、精神缺失和价值判断混乱现象进行了深刻剖析和批判。”尹才干主张要大力提升文艺评论的公信力,对文艺作品不只是唱赞歌,也应真诚地指出不足。他根据当前文艺评论形势——文艺评论公信力不足,批评的锋芒缺失,于是又写出《努力重建文艺评论的公信力》一文(载《广安文艺》2017年第4期),诚恳地希望评论家们,在评论中,要勇于担当,“秉持公心,循乎为人正道,切中肯綮,激浊扬清。”简言之,就是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敢于动真碰硬 ,揭短亮丑,真诚提醒,真诚帮助,使文艺评论成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成为引导创作,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
“诗话”收集了《诗序》8篇。这些诗序,都是应友人之约请,认真通读文稿写出来的。通读“诗序”,我深深地感到尹才干学识渊博,文笔流畅,龙飞凤舞,认真踏实,篇篇序言,因书内容而异,各有千秋。在序《比安静还静——读老童的诗》写道:“随流逝的岁月而吟咏,伴丰收的时光而歌唱,观飘落的心绪而唏嘘,感时代的伤口而疼痛。”赞老童的诗有感而发,无无病呻吟。在序曹馨先生文集《凡音集》时,赞他“把叙事、说理、抒情融于一体,形成一种自己的独特、富有个性的创作手法和风格”。其诗歌语言晓畅,情趣浓郁,寓于哲理,充满积极向上的情感。在序梁晓华诗集《煮沸大西洋》时,作者热情地赞道:“诗集所选作品,泼墨盛世,想象奇特,气概豪迈,境界超凡,思想深邃,洋溢着非凡的盛世豪气”。是啊,“煮沸大西洋”,真是豪气冲天,想象奇特。在序张才良先生诗词集《春草集》时,敬赞张老的诗自然、雅致、现实、隽永。
刘奉先,小学教员、校长,2016年5月,出版《盛世颂歌续集》,请尹才干“读后写几句”。尹才干认真读后,洋洋洒洒,写出三千言的序言。不但盛赞刘老的诗词写得好,还恳祝刘老健康长寿,艺术之树长青。在今后的创作道路上写出更多优秀的力作奉献给社会,受益于读者。
写至此,我忽然想起尹才干办公室墙上的两句座右铭:“海纳百川,培育英才”。他一贯牢记座右铭,坚守承诺,团结同志,不拉小圈子,耐心培养新手,为他们改稿、建言,在他的耐心指导下,人才初露头角,如陈遵厚、段光明、唐福志、何树炳等,以前从未涉足文艺,现在也有诗文见于报刊,且受到称赞。
据悉,《尹才干诗话》一书中的诸多文章,已被全国500多所高校选作教材,供学子们学习研究。这在全国实为罕见。我为我们小小武胜县出现这样一位人才,感到骄傲、自豪和欣慰。
我在文中,称尹才干为强人、能人,实何许人也?2009年《广安文艺》第3期,在扉页上有个较客观的介绍。编者首先引用著名词作家邬大为的一首藏头诗来赞美:“才智横溢展异彩,干劲冲天显奇才。你得仙气抒真情,好歌如潮滚滚来。”廖廖数语,是对才干先生文艺创作成果的充分肯定。
紧接着介绍尹才干的成就:“兴趣广泛,善于创新,是尹才干文艺人生的最大特点。尹才干善于将修辞学知识与趣味学知识结合起来,通过反复研究,提出了‘文趣学’理论,撰写了《文趣学》专著。尹才干的‘汉语图像诗’理论,对当代图像诗歌进行了全新的开拓。同时,在诗歌评价鉴赏方面,尹才干提出了第一个中国现代诗歌评价标准《关于现代诗歌的评价标准》,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被誉为‘民间诗学代表作之一’”。
再次介绍尹才干的身份:“尹才干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近年来,已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作品100余万字。作品体裁多样,有歌词、诗歌、散文、文艺评论等。出版《文趣学》《梦中的星空》《用多情的目光 水》《千家歌词选》(主编)《垂钓又一个春天》《尹才干图像诗选读》(龚奎林博士评析)等著作8部。作品数十次获市、省、国家级奖,并入选数十种选本。部分作品被大、中学校选作教材,并译介到海外。”尹才干现在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四川格律体新诗创研会副会长、武胜县文联专职副主席。
编者最后写道:尹才干长期生活在基层,对农村生活十分熟悉,因而造就了他做人的朴素、自然大方、也成就了他如庄稼般朴素的文风,是一位在嘉陵江边成长并为家乡行吟的歌者。
艺术创新无止境,辛勤笔耕不停息。这是尹才干永远牢记的座右铭。尹才干坚持在文艺战线上不断奋斗,不断创新,创造辉煌。
2018年1月16日
(转自武胜县融媒体中心2019年12月19日《i武胜》)
